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209节(1 / 2)

皇帝这封诏书到了吏部,姜沃就知道:啊,陛下这是小黑莲花的性情又犯了。

皇帝边‘伤心’说着‘骨肉至亲,不能致于王法’,边干脆利落把滕王的邑户及亲事帐给削了——

姜沃去岁刚经手了贬滕王至洪州之事。

当时她还在心里算呢,洪州即南昌。

滕王再起楼阁的话,便是后世最出名的一座滕王阁了吧。

果然,滕王也没令姜沃‘失望’。

虽然皇帝又是下圣旨斥责,又是削他的食邑,但滕王不在乎:他可是皇帝亲叔叔,只要不谋反,皇帝也不能打死他不是?

既然皇帝没收他的食邑,滕王就决定‘自力更生’。

于是在当地认真敛财起来,继续建他的滕王阁。

杜氏仆从为姜沃递上一卷文章。

她便低头细看王勃六岁时的文章——

文采天赋,实在是锥处囊中,掩都掩不住的才气纵横。

这字想来也是他自己写的,已然初见字体架构,但笔触尚稚。

见此笔墨,姜沃忽又想起一事:她如今已经攒了许多大唐珍贵原版手稿,从帝王将相到神医名士皆有。

她在姜宅中有一间单独的屋子装这些手稿。

用木匣一个个封好。

特意嘱咐过人,永不许带灯烛明火进去。

现在,那屋中的几架条案,都摆的满满当当了。

她还未系统整理过。

姜沃低头看着眼前手稿——是不是已经到时候,该建个有索引有条理的个人收藏博物馆了?

也好留待后来人。

她思绪飞到博物馆的过程中,杜易简正亲引着好友之子,挨个见过宴上的几位随驾朝臣、国子监学子与并州当地的官员与出名些的文人。

两位年过七旬的并州大儒,被宴席主家与在场诸人推坐首席。

其余在场人,论官职算,除并州大都督府的长史是从三品外,再次便是姜沃的正四品上吏部侍郎。

于是杜易简很快带着王勃来至姜沃案前。

姜沃目光落在眼前七岁童子面容上。

他正在按长辈指点过的,一丝不苟见礼:“末近后学见过姜侍郎。”

杜伯父已然告诉过他,这位吏部侍郎年纪轻轻就做过考官之一,将来他若是要贡举,少不得要再与她会面的。

此番他能至此,也是杜伯父听闻圣驾欲驾临并州的消息后,特意第一时间派人去齐州送信,父亲又立刻为他打点行装,让兄长紧赶慢赶把他送来的。

王勃少年早慧,知这是父亲和杜伯父在为他将来铺路,希望他能扬名,将来能够仕途通达。

为自己,更为家族。

身上背负着长辈们绝大的期许,七岁的孩童不免紧张,生怕行差踏错,倒是让长辈们失望。

行礼很规矩到位,却有些板正。

姜沃已然历经世情多年,对眼前孩童的想法,一望即知。

此时,她眼前便不再是将来会做出《滕王阁序》的出众才子,只是个心理压力很大的孩子。

姜沃扶起眼前作揖孩童的胳膊。

又从案上拿起一枚红润可口的杏子递给他。

王勃一怔,连忙伸出双手去接。

杏子落于掌心。

他抬眼,见眼前姜侍郎,神如烟云难以琢磨,对他温声勉励道:“少时聪察岐嶷,更当砥砺心性。”

姜沃此言,全然发乎内心:王勃一世宦途飘零,多半是自身性情的缘故。

有的人,天生会作诗,但不会做官。

这是两种决然不同的天赋。

姜沃出此言,旁边杜易简顿生惊喜。

姜侍郎今日到此,几乎未发一言。

杜易简也能理解——

相人这件事,本就要慎重,一般以‘相人’出名的大儒名士,都是轻易不肯开尊口的。

何况姜侍郎身担‘袁仙师之徒’与‘吏部侍郎’两重身份,自然更慎重以评人。

可她方才,居然明明白白开口夸了聪察岐嶷。

不光杜易简,宴上众人都看了过来。

其中就有一位大儒道:“这位王家子,可是之前杜长史盛赞的‘王家之宝树’?”

此话一出,杜易简略微有点尴尬。

这确实是他之前盛赞好友之子王勃的话。

如今在此宴上被人说出来,似乎……是有些夸的太过了。

所谓‘宝树’的典故,是出自东晋谢家。

谢安谢太傅问诸子侄:“子弟亦何预人事,而正欲使其佳?”,谢玄回答:“譬如芝兰玉树,欲使其生于庭阶耳”。[2]

以七岁之子,比东晋谢玄,在许多人看来,自然是大为过誉。

这位并州大儒点出此事,自是觉得杜易简捧人太过分了。

倒是姜沃,听闻‘宝树’二字,心中一动:所以《滕王阁序》里那句‘非谢家之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耽美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