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顾全大局顺而从长计议的。
“陛下怎么看?”
李烟重沉默良久,只说了一个字——守。
自古守城要比攻城简单,更别说京都百年皇族驻地,城池防守系统机动纵深,匈奴短时间内想要攻下绝非易事,除了灵帝好死不死地出城亲征迎战被俘。只需拖着,等各地援兵到,再联手击退匈奴便可。
在这儿的人都不是蠢蛋,他一开口大家也就定了心,相比莽撞地出城迎战或是议和,守城一段时间要容易的多,宽厚曲折的城墙下有羊马墙、护城河和拒马桩,而城门后还有瓮城,匈奴在野地作战跑马一绝,但在狭窄的曲折甬道里就不一定了。
不过李烟重愁的是,京中无可以掌控全局的大将,尽管钱里是禁卫军统领,但他身上的大将风范还有得磨。
“朕已经派了人去给各地守军将领送信,钱统领,还要麻烦你和兵部商讨出一份详细的防守策略,有任何事都可随时来找朕。”
“郑侍郎,疏散周边百姓就靠你了,不可出乱子,必要时候可以动兵。”
除此之外,向京中豪贵要人,集结他们各自的家兵护卫和调集后勤粮草、挖壕沟、架筑远程弓弩都很急迫,匈奴骑兵以舍弃后勤而驰援速度极快,再加上探子回报消息,大致可算出匈奴到京都的日子已不足十天。
一切都很紧急,林烟重和众臣商讨了一下就放他们自行回去想办法,他呷了口早已凉透的浓茶,幽幽叹出一口浊气。
殿中的灯火跳动着,未批完的折子摞在一起,他却不想再拿起笔,转而唤暗卫出来,今夜在候的是廿三,但他却见到廿二也露了面。
“怎么没去歇着?”
面对陛下墨洗他从不会说谎,尽管心底有些许幽微难言的酸,但他还是稳住心神开口:“局势不稳,廿二想守着陛下。”
李烟重听完只是淡淡地应了声,转而问起廿三安排下去的事怎么样了。因为他自己有私心和戒心,王端此时还在丞相那位置上坐得好好的,王端虽然昏庸,但在这动荡局势下不动他或许是最好的选择。
郭家倒后,尽管王端迅速反水断尾求生,但他们一派终究是伤了元气,这些天有些颓靡不振。所以李烟重总要提提他们的气儿,趁着王端还在位子上,借他们的手向京中豪贵讨要些赈济。
“王端见到那东西后什么反应?”
丞相印章一直在官署大堂里放着,李烟重却让廿三给王端送了过去,又简单地提了句从前如日中天的崔谢两家如今的却越发式微。他相信那老家伙是个聪明人,一定会知道他想要做什么的。
“王大人托廿三带给陛下一句话,‘老臣定当鞠躬尽瘁,为陛下分忧。’”李烟重听后并没有多喜悦的心情,老实说,王端有这样的反应他一点也不意外。任谁被人拿着把刀子架在脖子上都会答应这事,尽管是一把糖刀子。
君要臣子做事,臣如何能不为?
他站起身对廿三开口,“找人暗中护着他点,别还没干活就死了。”
廿二一直在一旁静静地站立着隐藏自己的气息,李烟重心情不好,看见他的鹌鹑样子就觉得气闷,“过来。”
李烟重挥退廿三,看着跪坐在一旁的廿二,“头疼,你给我按按。”
墨洗满眼都是担忧,他轻声开口问要不要把双喜喊来,他说他一个粗人怕把陛下龙体弄伤。
“没事。”
说完他就伏在了桌案上,眉头皱着,周身的气息沉闷。
从墨洗的角度去看,小皇帝尚且瘦削的身躯弯曲,被单薄的一层衣物罩着更显冷寂。不知为何,他竟然觉得那身处高堂威严满身的帝王在这时候是脆弱的。
悄悄的,他伸出了手,连风也没有打扰。
他的大拇指轻轻地按压,那两处变得温热,小皇帝紧皱的眉头好似也松开了一点。
在无人得见处,暗卫廿二的嘴角翘起了一点。
“呵,真没想到啊。上面那位倒是这么一个人物,老夫可真是看走了眼……”
幽闭的昏暗屋舍里,清冷月光透过雕花窗漫进来,檀香木制成的桌上摆有一盏油灯,成堆的书册整齐摆放,鎏金浮雕三足铜炉里燃着袅袅熏香。
王端攥着一块印章兀自感叹,那双混浊的双眼里满是悔恨。良久,他缓过神,对着身旁的儿子开口:“小皇帝给我们递了一把刀,他要剜下的是肉,我们也总得弄点血水尝尝荤腥是吧?”
李烟重手里有权贵们的筹码,但那些可都是他一族的皇亲,他不能用自己的手来做,便选中了王端这个臣子。尽管王端清楚其中利弊,但圣命从不可违。
“父亲,那我们这……儿子去回绝了这封信?”
王端的儿子不像他父亲,不仅身体孱弱性格也十分木讷,王端着急了多年也没办法,后来儿子成家育子,他一直替儿子孙子铺着路。但是那小皇帝明显是要处理他——这事儿在郭家倒台后就很明显了。
只是匈奴突袭,国家战事焦灼,他的查处被一放再放。不过都是早晚的事
耽美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