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贻燕下学期有一门课教的正是大一新生,此时确定了陈知意是自己的学生,她也不再耐烦叫劳什子“陈同学”了,直接开口,就是亲切的“知意”。
张国译几次试图说话,都被老友给打断了,他又一贯是个谦和君子的作派,做不出贸然插话的失礼行为,只能白白站在一旁看着这师徒二人相谈甚欢,直到出了陈知意家的大门,他都没再找到再劝人几句的机会。
陈知意也是松了一口气,她这人是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性子,像是简容几人那样心怀鬼胎的,她算计回去眉头都不会皱一下,偏偏像是这位张教授这样,一片殷殷的慈爱心思,她反倒最是难硬下心肠拒绝。
她当初选择外文系,其实是经过了一番考虑的,排除了已经念过一遍的中文系,其他还有许多选择。
但凡陈知意是个理科生,她直接就选物理化学这些学科了,可惜两辈子她都是偏文科,列出了许多可选的学科后,最终她还是确定了外文系。
这也是之前受了翻译《保罗》的启发,有许多很好的,对这个时候的某些人会很有帮助的书和思想,陈知意都想试着将它们翻译过来。
只希望很多爱国志士,能因此少走许多弯路。在外文系主任刘贻燕教授,亲自给陈知意送了录取通知书后,燕京大学内就有了一些关于这届新生中,出了一个天才的传言。
据传这位新生报考的是外文系,但却因为国文考得太过出色,当场就被中文系的一位教授看中,此后经过中文系诸位教授的讨论,全体一致决定不论该学生成绩如何,都要破格将人录取进中文系。
但戏剧性的是,该学生并不需要这份破格录取,在继国文考试惊艳了诸位教授后,她又在外文考试上拿了满分。
听说过这个消息的不少人,都深深的体会到了什么叫世界的参差,有的人为了考大学拼死拼活差一分,有的人却在同一场考试后,被两个系的教授争相录取。
不过本来每年燕京大学的招考,都会出现一两个“怪才”式的惊艳人物,这件事也就是在燕京大学的诸位学子中,引起了一场短暂的讨论,等风潮过去后,也就没多少人再关注这件事了。
但听过这消息的人,心里却都难免的对这位学生,生起了一点好奇的心思。
九月开学,在此之前陈知意还要去好几趟师范附中和燕京大学,办理一些必要的手续。
随着她第一次来燕京大学办事,“陈知意”这个名字迅速的在留校的学生中传播开来,不少人都知道这就是这届新生中,引得外文系和中文系争相录取的那个学生。
周妙妙也成功升学了,不过她和陈知意去的不是同一所大学,几份录取通知书中,她最终选择了一所和陈俊宇相同的,远在沪市的学校。
这是大学之前,她们能待在一起的最后一个假期,两人一起回师范附中拿了中学毕业证后,周妙妙要再陪她去燕京大学交材料。
她们俩认识的时间不算长,但周妙妙却十分依赖陈知意,她性格其实被养得有点柔顺,可和陈知意待的时间久了,她受到影响,慢慢的也开始变得有主见起来。
其实踏出第一步,也不算太难,以前只是没有人这样教她,如今开始自己做一些人生选择后,周妙妙确实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快乐。
像是决定和陈俊宇一起去沪市念大学,像是哪怕有一天和陈俊宇分道扬镳,她的人生中也会有着其他许多有意义的事情。
“你怎么会突然决定去念物理系?以前好像没发现你对这门课感兴趣啊。”
两人手挽着手,就像是最开始那个春日一般,一人捧着一瓶玻璃汽水,慢悠悠的在林荫道上晃悠。
被问到这个问题,周妙妙脸上有些不好意思,但开口时,眼睛里却亮晶晶的,“我以前总是觉得,物理化学这些东西,不是女人该摆弄的,淑女就该学一些文学、历史之类的学科,这才符合别人对我的期待。”
“嗯,物理这些东西,对我来说是出格的。”
“但是我和陈俊宇在一起的时候,尝试着做了几个实验,我觉得很有趣,而且那个老师,也夸我在这方面很有天分。”
“我想试试,”说到这里她情绪突然低落了起来,“知意,说出来你可能会觉得很可笑,但我以前真的是这样想的,我觉得救国这种大事,和自己的关系其实不大,我爱这个国家,但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也有能力,能为他尽一点自己的心力,我只是个女子,我只不过是个女子。”
“那你为什么突然变了想法呢?”听到这里,陈知意停下了脚步,脸上带上了几分认真。
“因为那天在学校天台上,你说的那句话──为了什么而读书?”
陈知意轻轻的接了下半句,“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。”
这是她们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,陈知意想到上辈子的一位伟人,有感而发的一句话。
陈知意沉默了一会儿,“学物理这条路,会很难的。”
即使是在国际上,物理化学这些学科,也被不少人
耽美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