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73节(2 / 3)

算以后她爹来了姜国,可能也扭转不了齐柔的风评。】

【要是齐王早点投降,宫里也不会发生这么多大戏了。所以我建议啊,卫国也该投降了,不然很有可能也会发生内乱。】

抱着半是威胁,半是提醒的想法,姜蓁非常诚实的把齐国的那一摊子事,透露给了卫国的谍者,让卫王好好的认清一下现实。

不是谁都有一根硬骨头的,也不是谁都不怕死的。

郑齐两国投降,国内的大臣和百姓都非常赞同,因为他们谁都不想枉死。

血肉之躯,根本就没办法和热武器对抗。

拖的时间越久,姜国制造出来的大炮和弹药就越多,自家的城墙也就越不禁打。

投降,才是最明确的选择。

卫王接到姜国这边的情报,顺手就扔给了卫阳,冷笑着说道:“姜王这是在点我呢。”

卫阳一目十行的看完情报,不在意的说道:“卫国和齐国可不一样,我和大哥兄友弟恭,才不会发生齐国那样的事情。”

虽然卫国国内铁板一块,可两大盟友都接连倒戈,卫国也有些独木难支。

卫王很铁不成钢的叹气,“郑王齐王这两个软骨头,怎么能这么快就降了呢。几百年的祖宗基业,就这么葬送在自己手里,他们就不心疼吗?”

“崽卖爷田心不疼。”卫阳也跟着嫌弃。

但过了一会儿,卫阳还是忍不住说道:“如今这形势,卫国怕是也坚持不了多久,要不我们还是……”

“怎么?你也想卖祖业?”卫王的目光凌厉。

卫阳尬笑一声,弱弱的说道:“不是我,是父王您。”

卫王深吸一口气,忍住骂孩子的冲动,坚持道:“就不能再等几年吗?说不定以后事情还会有转机呢。”

“可没有郑国齐国在前面替我们挡刀,姜国下次出兵,就会直指我卫国。而姜国的攻城利器,所向披靡,我卫国能拿什么去挡。”

卫王瞪眼,“你再给我说丧气话,我把你扔前线去挡。”

想到卫国如今的艰难处境,全赖郑齐两国所赐,卫王又忍不住骂道:“戚戚小人,担以重任,枉为国君……”

明明当初四国还一起结盟对坑姜国,这才多久,三大盟友都消失不见,就剩他一个孤零零的卫国。

光是想想以后被姜国胁迫的情况,卫王都觉得呼吸不畅。

想它卫国铁骨铮铮,什么时候受过这委屈。

卫阳小心翼翼的觑着卫王的脸色,也不敢多劝。

反正现在还没到形势危急的时刻,等姜国那边有动静了再做决定也不迟。

卫阳会劝卫王投降,是因为他在姜国待了很长一段时间,知道姜国国力的强盛。

他们和匈奴打仗,有时候还得挨冻受饿,可姜国的后勤,却能完败卫国,哪怕没有大炮,纯靠硬实力,卫国也不是姜国的对手。

卫阳都能有如此清晰的认知,如今在姜国做质子的卫太子,就看得更明白了。

以前四国联盟都打不过姜国,如果就剩卫国一个,自然更打不过了。

所以很快,卫王就收到了自家太子送回来的信。

怕卫王有心理负担,卫太子还在信中贴心的表示:“如果父王怕丢脸,可以先传位于我,由我来向姜国俯首称臣。”

卫太子会这么说,灵感还是来自于都邑的那些流言。

海盗

卫王拿着信,咬牙切齿,“太子可真是我的好大儿,怎么这么贴心呢。”

“大哥那也是替你着想。”卫阳低头不去看卫王的表情,自顾自的把玩着自己的手指。

可他这态度,免不了要挨一顿骂。

“我卫国最先变法,虎狼之师天下有名,凭什么要居于姜国之下,你们兄弟两个年纪轻轻,不思进取也就算了,居然还想着投降……”

卫阳沮丧着一张脸,他能有什么办法,该试过的他都试过了,就是追不上姜国。

不论是竹纸的制作技术,还是铁器的锻造技术,卫阳都斥巨资请人研究过,但几十几百年的技术壁垒,不是他花钱就能解决的。

攻破不了这些技术,无论是文还是武,卫国都没有优势,凭什么跟姜国斗。

而且姜国封锁红薯玉米等粮种的买卖,导致他们连粮食产量都跟不上。

姜国全境的百姓,都已经种上了高产量的农作物,卫国却还在偷偷摸摸的培育推广中。

红薯玉米还好说,可高产水稻的粮种,是姜国朝廷每年分发下来的,卫国很难搞到稻种。

而杂交水稻的种子,第二年再种的时候,品质良莠不齐,根本就没法做种,如果第二年还想高产的话,就得继续用姜国产出的粮种。

文比不过姜国,武比不过姜国,甚至连国家的根基——粮食,也比不过姜国……卫国还有什么资本能和姜国斗呢,命吗?

卫阳倒不是贪生怕死的人,可他不想看着家人出事。

不过卫王不愿意投降,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耽美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