象鼻山和南溪山。这里的山与北方的山有很大的不同。北方的山都很雄伟高大,从山脚到山顶有一个缓缓的山坡过渡,桂林的山却似在平坦的沙滩上洒下的无数颗珍珠,又似从地下冒出的一个个小竹笋,猛然的突兀出地面。如果将北方的山比作虎背熊腰的彪形大汉,那么桂林的山就是一个十五六岁的青春少女,娇小秀丽可以说是对这里山的一个概括。在桂林市最高的山要属叠彩山了,却只有区区七十三米高,一层层的花岗岩好似云彩堆积起来一样,叠彩山的名字也就由此而来。叠彩山摩崖石刻造像给秀丽的山光水色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,叠彩山计有摩崖石刻230余件,以明清石刻为多,保存较为完整。主要分布在风洞、瞻鹤洞、木龙洞及登山道旁,以风洞最集中。叠彩山的摩崖造像同样集中在风洞里,是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物,今存造像23龛、98尊。特别引起人们注意的是那些大型榜书,以高度精练的语言点景,使之升华。如明王鸣鹤的“江山会景处”清李少莲的“玉叠蓬壶”形容叠彩山如用玑珠翠玉堆积成的蓬莱仙岛,清罗炳勋的“清风徐来”等。最大的石刻是刻于风洞北口外西侧清代郭司经的“寿”字。此字字径1。3米,字内暗含“一百寿”之意。著名书法家沈尹默题写的“叠彩山”三个大字及陈毅元帅所题的“愿作桂林人,不愿作神仙”位于风洞口上方,给景色大为增辉。98年9月我们去桂林,就住在叠彩山山脚下,这是我们的好朋友丽初君特意安排的,每天清晨起床梳洗后照例下楼穿过一条巷子,步行2分钟就从后门进入叠彩山(清晨后门免费对市民开放),每天都会爬山登高俯览桂林城市的山山水水,其乐无穷,真是神仙过的日子!无论在哪里,任何关于桂林山水的美术或摄影作品都一定少不了象鼻山。的确,象鼻山就是桂林的标志,桂林的城徽。象鼻山是在3。6亿年前由海底沉积的纯石灰岩组成,那时的象鼻山隐于水中,其东部较单薄,裂隙比较多,但最外侧的岩石又较完好坚硬,在江水溶解侵蚀下,裂隙增宽扩大,加之地壳上升,也就形成了现在溜圆的水月洞。水月洞紧靠江边,漓水流贯其间,如水中浮月,山石垂入水中又如象鼻饮水漓江,象鼻山集清山、秀水、奇洞、美石、倒影于一体,景致极佳。回忆“文革”前居住在“正阳路”的时候(如今已改造为步行街),向东步行几十米到达漓江边,顺江边马路南行200多米就到达象鼻山脚下,那时候象鼻山自由进出,不收门票,我最喜欢住在水月洞口的石头平台上,观望竹排上的渔夫赶鱼鹰下水捉鱼,有时在洞内,面对石刻“读书处”席地而住,品味雅静。。,如今忆起实为人生一大乐趣!桂林境内分布着不少形态各异的溶洞,芦笛洞和冠岩就是其中的佼佼者。一走进洞里你就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,千奇百怪的石柱,石笋立于偌大的苍穹般的洞中。有的如擎天一柱巍巍耸立;有的如一排排小树迎风摇曳;有的似人翻开的书本一页一页的叠在一起,威风凛凛的雄狮,活泼顽皮的小兔子,还有滑稽可爱的雪人。涓涓细流在洞中蜿蜒流动,置身在这样的艺术殿堂,让人不由得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。人们常说:“张家界游山,桂林玩水!”此话绝对不假,若没了漓江水对两岸的滋润,则桂林山的美便会失去大半。山依着水,水傍着山,江水在重山之间蜿蜒前行,将山的倒影深深的拥入自己的怀抱。山因为水而更加青翠,水缘于山而愈发秀美。这便是漓江两岸的异样风情。(五)由法国返回不久,姐姐和姐夫从江苏来到株洲探望我们,乘此机会陪他们游览了桂林。游完桂林有代表的三山、两洞后随之就是游览漓江,漓江是举世公认的世界第一流风景胜地。上午8点我们赶到杨桥码头,踏上游船便急切地往水里俯瞰,啊!漓江的水是如此的清澈透明!船缓缓而行“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”我们便登上了船的顶层。于是,满眼的奇峰美色渐入眼帘。“自古山如画,而今画是山。”山是立体的画,山是凝固的诗。漓江奇峰目不暇接——九马画廊疾驰而过,望夫石兀突屹立,千朵碧莲花随舟逝去,冠帽山戛然而至,杨堤风光飘忽而来,草坪景色鱼贯而入。“竹新横流峰如塔,迎面金风送彩霞”、“草坪好风光,藤蔓攀壁崖,常年披绿彩,处处有山花。” 这一带峰峦耸秀,碧水如镜,青山浮水,倒影翩翩,两岸景色犹如百里锦绣画廊,景色无比秀美,单是那江里的倒影,就别有一番情趣。那水里的山,比岸上的山更为清晰;而且因为水的流动,山也仿佛流动起来。山的姿态,也随着船的位置,不断变化。漓江景色之奇还在山光水色之变化。画山是漓江中的名山,峭壁面江而立,由于长年风雨剥蚀,岩石轮廓明显地出现许多层次,这些轮廓线条层次的明暗及色彩的变化,仿佛壁上有很多骏马,游人至此,都会一一数品。不知不觉到中午了,我们便开始了船上午宴。若干盘子端上来了——漓江的鱼、虾、蟹、螺,还有荔蒲芋头悉数上桌。盘子小,虾蟹更小,不过我们有谁在乎吃?已经陶醉于漓江的山水之中,饮酒助兴而已。水好酒美,好山好水好风景,佳酒佳肴佳心情。不用劝说,小口吃菜,大口喝酒,你敬我喝,一顿豪饮!“醉翁之意不在酒,而在于山水之间也!”于是我趁着酒兴叹到
耽美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