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子一晃,已过半月,天气渐渐凉爽起来。
沈葭整日在西苑玩耍,不是去树上捉蝉,便是去园中扑蝶,玩得乐不思蜀,总算记起自己还有件正事没做,那便是给陈适下药,和他生米煮成熟饭。
八月十五是个好日子,花好月圆。
沈葭上门拜访了沈茹,姐妹俩同住一个东跨院,平日几乎毫不交流,遇见了也不说一句话。
沈葭让沈茹写一封信,邀陈适八月十五一起赏月,原以为要颇费一番唇舌,可没想到,沈茹竟二话不说答应了,提笔写了一封信。
待她写完,沈葭抽过来细看。
沈茹的母亲孙氏是个大才女,昔年是某没落官宦人家的小姐,沈茹继承了母亲的才情,临的一手卫夫人小楷,字迹雅正清丽,薛涛笺上新墨未干,墨香扑鼻,上面写着:
八月十五,戌时一刻,浮香亭畔,不见不散。
最下方是沈茹的落款,还盖了她的私人印鉴。
沈葭将信折起来,收进袖中:“我去给你送,你不用管了。”
“小妹。”
沈葭正要抬腿出门时,沈茹突然出声将她叫住。
沈葭不解地回头:“怎么了?”
这是她第一次回应沈茹喊她“小妹”,沈葭也说不清那是为什么,兴许是她多少有些心虚。
午后的阳光从雕花槅窗外射进来,微尘在光线中上下浮动,沈茹立在逆光的阴影里,脸上的神情说不出的复杂,像是怀着歉疚,又有些难言之隐。
沈葭等了半晌,最后见她动了动嘴唇,说:“没什么。”
-
八月十五,中秋佳节。
这一日,圣上在琼华岛广寒殿举行中秋晚宴,君臣同乐,女眷们由上官皇后带领,在偏殿设宴。
一连多日不见,皇后似乎还未从上次的打击中振作起来,有些兴致缺缺,人也清减了许多,只在开头说了几句话,便让大家随兴。
三公主怀芸端庄地陪在母后身边,只在看向沈葭时,悄悄对她眨了眨眼睛。
沈葭抽出藏在袖中的信,交给杜若:“你去给陈公子送信,务必要交到他手里。”
杜若放下手中啃了一半的兔头,擦干净手,接过信,一脸郑重地点点头。
沈葭又转头吩咐辛夷:“你帮我绊住沈茹,不管用什么理由,总之今晚不准她迈出广寒殿一步。”
辛夷犹豫:“小姐,真的要这么做吗?”
“是的,”沈葭神情少见地严肃,“真的要这么做。”
交代完事情,沈葭趁着没人注意,偷偷溜出了偏殿。
浮香亭是位于北海西岸的一座临水小轩,而琼华岛在湖心,是一座人工小岛,为了贵人们来往方便,岸边时刻有小太监驾船守着。
沈葭上了船,让那摇橹的太监送她到对面的西岸,顺手赏了他一锭银。
登上岸,贾氏早早地在浮香亭里候着,她在岸边垂柳下系了一条乌篷船,船里茶水点心、铺盖衾被一应俱全,甚至还点了几盏灯烛,外面用糊了红纸的灯罩罩着,让整个船舱都笼罩在暧昧的红光里,怎么看怎么不正经。
沈葭一钻进去,脸就红了个透:“嬷嬷,这是不是、是不是太……”
沈葭自幼在江南长大,那里自古以来便是风月之地,金陵有闻名天下的十里秦淮,扬州的瘦马、苏州的船妓,沿河一带,光是妓院就有上百家。
沈葭的表哥中也有那等风流成性的,常常流连妓院,倚红偎翠。
沈葭少不更事时,曾央着一位表哥带她去过秦淮河,那时什么都不懂,只知道看什么花啊、灯啊,还有河妓们弹的琵琶、唱的小曲儿很好听。
朦胧记忆里,好像那花船上点的灯就是这种,糊了红纸,映得船舱里的人红光满面。
到底是还未晓事的黄花大闺女,贾氏知道她是不好意思了,便将她拉着坐下,苦口婆心道:“我的儿,嬷嬷也知道,让你干这种自毁名节的事,实在是为难你。若是你亲娘还在世,少不得要将婆子我一顿骂,你那父亲若是个靠得住的,我也不会出这天打五雷轰的馊主意,舅爷又远在金陵,天高皇帝远的,就是有心也无力。你到底是他们沈家的人,咱们谁都靠不住,只能靠自己,与其让老爷给你随便定门亲事,不如挑个自己喜欢的人,你说是不是?生为女子,总是比别人都要艰难一些,嫁个好夫婿,比什么都重要。”
沈葭情不自禁地流下泪来,点头道:“嬷嬷,我懂的,你都是为了我好。”
“你懂得就好。”
贾氏将阴阳合欢散塞进她手中,看着沈葭还未脱稚气的面容,不禁一阵大恸,将她搂在怀里大哭起来:“你明明还是个孩子呀!老天,你娘若是在世,怎会让你受这般苦楚……”
她一哭,沈葭也忍不住大哭起来。
主仆俩抱头痛哭好些时候,才慢慢止住了泪。
贾氏掏出手帕,替沈葭揩干净脸,又帮她理了理鬓发,犹豫道:“那事儿……初做的时候,会有些
耽美小说